上世纪60-70年代,各省相继出版了自己的省级地图。1964年,湖南出版了第一代,也是湖南省手工制图年代唯一一部省级地图集,这是中国最早的省级地图集之一。地图制作十分精良,信息非常全面。除了详实的专题地图以外,每个县都有等高线分层设色普通地图,这让这部图集显得弥足珍贵。
湖南省地图集分专题图和普通地图部分,专题图介绍了湖南省地形经济交通概况,普通地图一县一图,是非常珍贵的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,而且是固定比例尺,制图相当细致,无比精美。我们今天欣赏第一部分,省的专题图,和省辖市(长沙,株洲),以及湘潭,衡阳,郴州,常德这些专区。
湖南省地图集的封面采用了地图集中最常用的大红色,烫银字,和60年代主流比较接近。
扉页的字体,在今天司空见惯,但是在当时是最新用于地图宋体字。不过图幅内的字体,仍然以旧图幅字体为主。
1964年湖南省政区,地级包括8个专区和1个自治州(湘西州),以及两个省辖市(长沙市,株洲市)。县级包括5个专区辖市和82个县以及4个自治县。从形状看,湖南省专区形状多南北长,东西短,而且弯曲的“香肠形”,这种形状和湖南特殊的地形,山川河流形态密不可分。
湖南省整体属于人口较为密集区域,总体来说,洞庭湖和湘江平原是本省人口密度最大,也是经济最繁荣的区域。不过湖南省人口分布并不算特别极端,即使是西部和南部山区,局部平原和盆地区域也分布着人口密度相当大的区域(城镇地带能达到1万人每平方公里)。这样的人口体量,再加上局部相对封闭的环境,在山区和民族地区,也能支撑起独特的文化氛围。
湖南省以汉族为主,但在西部和南部山区,分布着一些如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。这些民族形成的特色文化区域,也是湖南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的来源。
湖南整体呈现盆地格局,和东西相邻的四川(老四川)和江西是类似的。但是相比封闭完整的四川盆地来说,湖南的地形是朝着北方敞开的,北方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实际上是浑然一体的,只是中间隔了长江天堑。和江西相比,湖南的地形相对不那么破碎(江西地形破碎程度较高,格状格局,明显),不过从整个区域对外看,湖南却没有江西这么封闭,除了北方,其他方向也有一些河流穿过省界和周围沟通。总的来说,湖南整体上地形较为敞开,却也有许多较为封闭的小区域,这些区域大小也体量也能支撑起自己的亚文化区,这样的地形素养了湖南独特格局。
湖南整体来说,处于温暖而湿润的地方。由于当时气象数据有限,温度和降水图显得比较粗糙,不过还是可以能够看出大致分布趋势,就是中部稍微干旱一些,边缘湿润。气温的话,主要受地形影响,海拔低区域温度高,不过湖南受小地形影响比较大,在局部地区有一些反常区域。
地图展示了湖南的气候分区,这一分区对于农业的指导意义还是比较大的。
湖南交通状况在当时的南方各省还是不错的,从铁路看,主要铁路有纵贯南北的京广铁路,以及横贯东西的浙赣铁路(这条铁路通到株洲),湘黔铁路(当时东段已经贯通,西段在建)。以及湘桂铁路。湖南有意思的是,省会长沙并不是铁路枢纽,当时湖南有两个重要的铁路枢纽,一个是株洲,另一个是衡阳。但是这两座城市,却没有像郑州或者石家庄一样,因为铁路取代传统省会,这里面原因是多样的。一方面是这些新兴城市兴起的相对晚一些,并没有立即形成压倒性优势,另一方面就是长沙的中心地位比较稳固,难以被其他城市取代,当然,这个和政策发展等也是密不可分的。类似的比省会更早形成铁路枢纽却没有取代省会的城市还有榆次(晋中市)以及咸阳市等。在公路方面,1964年的湖南基本上实现了公路覆盖所有的县,但是当时偏远地区路况是比较糟糕的。湖南省内河航运比较发达,湘江沅江资水澧水等洞庭湖水系大部分干支流均可通航。除此之外,湘江南部通过灵渠沟通了珠江水系,湘江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条能够航运贯通南北水系的大河。
湖南地图的图例相当丰富,市县地图中对于地物的刻画还是比较精细的。另外在市县介绍中,着重突出“麻风病院”等信息,这也是当时重要的特色。另外,这部图集另一个闪光点是有每个县的县城街区图,这在早期省级图集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。
湖南省省辖市包括省会长沙和株洲市两个市,长沙市除了管理市区以外,额外管理长沙县。
1964年的长沙,相比过去城区有所扩展,虽然湘江还没有桥,但是在湘江西岸已经有一些建设,也包括湖南大学,冶金学院等院校。图中展示了长沙有两条铁路,这个是随着城市扩展,过境的京广铁路不断东移动的结果。到今天,图中城里的铁路已经拆除。1964年的长沙,只管辖长沙市县,也就相当于今天长沙市辖区加长沙县。而今天长沙市域则是横向展出,东西分别并入了浏阳,宁乡等地。
1964年地图可以看出,株洲新兴城市的发展轨迹。这里处于湖南最重要的铁路枢纽,又有便利的航运条件,很早就聚集了大量工业,成为湖南早期工业中心。
当时的株洲不辖县,而今天的株洲,主要是管辖当年湘潭专区南部的县。
湘潭专区主要位于湖南东部,但是驻地湘潭市和湘潭县却在长沙西部,处于飞地状态。这种实际上是比较滑稽的。因为当时专区并非实体区划,而是派出机构,当时核心架构是省管县模式,设置专区的目的,就是驻派行署专员,方便县里办事,不用往省里跑。但是湘潭专区行署驻地还隔着省会,那专区各县办事,还要舍近求远跑到湘潭,就很让人哭笑不得。因而,后期这些地方辖区进行了很大的调整,除了自己的湘潭市县以外,湘潭专区其他县今天都不属于湘潭市。
湖南这种辖县全部置换,驻地依旧保留的情况,在中国并不多见,这也是湖南政区的特色。
今天,湘潭专区除了湘潭市县以外,其余市县分属株洲,岳阳,长沙等市。
衡阳地处湖南南部,是湖南仅次于株洲的第二大铁路枢纽。而从地形看,这里拥有除了洞庭湖平原以外的湖南第二大平原区——衡祁盆地。湖南,江西,山西三省地理格局有一定类似之处,这三个省的衡阳,赣州,大同在地理和人文格局也有着许多共同点。衡阳一度是湘南行政区驻地,这个行政区具备一定的副省级属性。而今天衡阳依旧在湖南有较高的地位。
南岳衡山是衡阳的知名地标,这里也是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。衡阳市辖区范围和今天相对接近一些,这也体现了衡阳相对稳定的区域中心地位。1964年的衡阳专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衡阳市,只是比今天多了祁阳,少了耒阳。
郴州专区也是一个相对较稳定的地方,管辖范围和今天郴州市只有一个县的差异。从自然地理看,这里属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结合部,和湖南大部有一些区别,临武,宜章两个县,也是湖南仅有的以珠江水系为主的地方。从气候看,这里也是江南和华南气候结合部,过渡色彩明显,在湖南也别具特色。湖南境内一些华南作物引种主要就在郴州这里。
郴州专区驻地郴县,在建国初曾设置郴州市,但是在地图出版的前一年,郴州市撤销。资兴县也短暂设置过东江市,不久也撤销。
郴州一带的自然资源丰富,这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。除此之外,鞭炮也是这里的传统产业之一,有许多花炮之乡。
常德专区位于湖北北部,地处洞庭湖平原和湘西山地结合部,扼守北部长江,洞庭湖和西部山区节点,地理位置重要。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,抗战时候,著名的“常德会战”也成为经典的抗战战役之一。常德境内有洞庭湖四大水系之二,澧水和沅江,可谓是山水形胜之地。从常德市区街区图,也能看出这里四面环水,威慑四方,非常险要的形势。
常德境内有湖南省地势最平坦的安乡县,也有崇山峻岭中的桃源,石门,慈利县。这里同样是一个具有典型地理地貌结合属性的区域,中国第二和第三阶梯。常德专区和今天常德市也基本接近,只是慈利县划给了后来新成立的张家界市。
总的来说,湖南以水为地名的县很多,不仅覆盖四大水系,也包括诸多干支流。这是湖南的另一个特色。
湖南这一区域的变化,也能体现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变迁。湖南的地级市和其他省区一样,有一些是传统的府城,统县区域也和历史差不多,但是更多则有较大变化。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,城市聚落和行政区划,也将发生深远变化。湖南剩下的专区,将在后期推出,敬请关注。
今天分享就到这里,是不是意犹未尽:关注我们,更多精彩等着你。其他精美地图也欢迎同作者交流,微信号yutushuyuan。有兴趣还可以加QQ群“中国地图-地理人文”交流分享,群号929221572。精彩敬请期待~省区特色栏目回顾:
祖国山河系列:
孪生中国——西部的“松辽盆地”
孪生中国——北方的“四川盆地”
孪生世界——青藏高原的“亲弟弟”
孪生世界——塔里木河的“大哥哥”